中国海水苗种网

渔业增殖放流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22-08-20 10:23
文章附图

为了贯彻落实农业部发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科学指导和规范我省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国水生生物保护国家行动纲要》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苗种放流时人力资源安排

为圆满完成此次增殖放流任务,公司在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由总经理负责协调指挥各项事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实施。

(1)提前确定增值放流所需要的船舶和保温车辆,准备好所需要的双层塑料袋,组织人员做打包前的准备工作,放流的苗种培育池水温须提前降至与放流海域底层水温相差2℃之内。

(2)组织充足的实施人员并将人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车间,另一部分在码头,并保持通讯畅通。车间人员按规范要求将苗种装袋、充氧、扎带、装车,以上四步要一气呵成,在不损伤苗种的前提下完成的越快越好。

服务响应时间

公司将严格按照采购商及招标文件确定的放流时间进行。在确认苗种检验检疫合格的前提下,提前3日向采购商提出放流验收申请经公示后投放。

2、公司具备充分的售后服务保障条件

(1)基础设施齐全,建设标准较高。

公司养殖场及育苗车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生态养殖育苗技术,协调育苗、养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的规划设计,公司按高标准进行建设。在建设之初就完成了全场水、电、网络等主要线路的铺设。目前,养殖场区内的道路交通顺畅,水、电、暖和网络设施设备完善,育苗养殖生产车间、池塘标准规范,质量检测设施设备充裕,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公司注重场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养殖、育苗生产和生活环境卫生整洁。

(2)良种选育科学,产品品质优良。

科学的良种选育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我们对海参、贝类、虾蟹类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探索,基本实现规模化人工苗种和养殖生产,这对于开发和保护附近海域的海珍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司繁育、养殖三疣梭子蟹,通过水温、光照的控制,定时投放饵料、清池、换水,满足其生态要求,促使亲体的性腺成熟并产卵。三疣梭子蟹育苗适宜水温1830℃。盐度:育苗适应盐度在2031‰,确保所产蟹苗生长快、质量高。

(3)管理制度健全,生产流程完备。

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农业部水产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建设和开展各项工作。公司制定了整套的生产操作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培训,所有人员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养殖场的各项工作进行顺利。

公司一直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苗种生产,为提升公司产品信誉和保证质量,专门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技术总监员任副组长,狠抓质量安全管理。同时,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制度,保障安全生产的进行。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健全了苗种质量自控制度和日常监督机制;规范的水产苗种生产行为;健全的安全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情况;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严格把关鱼病防治、水质调控、投放饵料等关键环节,优化生产规模,严格技术规范;坚持苗种生产无公害化;强化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公司员工按照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技术规范规程操作,坚持现代渔业水产健康养殖的五项制度、三项记录制度;有效地规范了渔药、鱼饲料等渔资的监管和使用,从苗种的生产源头环节保证了种苗的无公害化,为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

公司坚持每天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利用技术依托单位和渔业环境检测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先进仪器,定期对公司水质、苗种和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无一例检出药残超标或产品质量不合格现象。

为维护公司声誉和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对各类苗种的销售做了详细记录,同时公司定期拜访养殖户,获取养殖用户反馈意见,对养殖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健全的档案制度,做到了良好的产品质量可追溯性。

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农业部水产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的技术要求建设和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养殖(育苗)场的整体规划建设了充足的苗种培育车间,购置配备了齐全的育苗(养殖)设施设备。同时,制定了整套的生产操作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管理制度,确保所育苗种质量。

本次放流的三疣梭子蟹苗种,规格为头胸甲宽≥6mm,具体质量控制情况如下:

3、三疣梭子蟹水质管理

盐度:三疣梭子蟹对盐度适应范围很广,一般为135‰;稚蟹对低盐度的适应性强,成蟹养殖最适宜盐度为25‰

溶解氧:海水中的溶解氧随着温度下降而下升。而三疣梭子蟹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上升,随水温的降低而下降。

透明度:海水透明度与梭子蟹的成活率密切相关。据观测,养蟹池的水色以浅绿色或淡褐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为好。若水清见底,梭蟹存活率就低。

底质:三疣梭子蟹适于泥砂底质中生存,尤以砂底质为主最好。淤泥多的底质,含有腐植质、硫化氢,病菌也多,会影响梭子蟹的生存和生长。

4、苗种质量要求

1.苗种规格:头胸甲宽6mm以上,规格合格率应达到95%以上,死亡率、伤残率及畸形率之和低于3%,杂质含量百分率低于3%。

2.感官要求:个体完整、健壮、活力强、大小均匀、体表光滑、无附着物、无杂质。

5、苗种检测及运输方式

5.1 放流前7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苗种质量检验检疫,纤毛虫、微孢子虫病不得检出,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等禁用药物不得检出,确保放流苗种合格。

5.2 苗种运往放流海域前,放流苗种培育池水温须提前降至与放流海域底层水温相差2℃之内。将苗种先计量装入容积20L的双层无毒塑料袋,装苗密度要求每袋不超过5000-6000只,充氧扎口后再装入泡沫塑料箱或纸箱,用胶带密封,放阴凉处,等待装车运输。

运输采用冷藏保鲜车,运输时间不超过60分钟。运输过程中,采取遮光措施,避免剧烈颠簸,高温天气需外加冰块降温,箱内控温18-23℃

6、海上投放

车到码头后要马上卸车装船,并快速运至放流指定海域,将苗种尽可能地贴近海面分散投放水中,动作要平稳轻缓,避免苗种受伤,保证放流苗种成活率。

投放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操作,禁止高空抛撒和野蛮搬运投放,包装箱袋要及时回收,不得丢弃海上。

7、育苗(养殖)生产设施、设备状况

公司育苗车间配备供电、供热系统、液态增氧、内水循环、水环境和疫病防控等现代渔业设施,有完整的水质和产品质量检测设备,能满足水质分析、水生生物、良种外部形态与生长等项目的测定和病害监测需要,同时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定期检测产品质量。

公司养殖(育苗)场基础设施表

序号

名   

规   

用   

1




2




3








8、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为严格生产流程管理,促进水产育苗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市、区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检查和督导下,公司的育苗和养殖、生产及经营规范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标准制定了严格详细的生产制度和育苗、养殖操作规范:《各级岗位责任制》、《各项管理制度》(质量、档案、销售、实验室等)、《饵料采购、使用管理规定》和《育苗操作规程》、《海珍品养殖技术规范》、《海珍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海珍品生产操作规程》等等。公司按照无公害产品标准进行生产养殖,力求育苗及养殖流程科学、生产区域管理规范、生产过程可控、产品可追溯。

9、单位竞争优势

9.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顺畅。

9.2、环境、水质优良,适宜渔业增殖放流。

公司养殖场位于地区,所处的海岸带海流畅通、平稳、营养盐丰富,有利于多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是建设海珍品养殖、进行海洋生物增殖放流的理想地带。该处海域的气候温暖适宜,常年海水水温327℃,盐度30328月份雨季在2429‰),pH7.88.25。沿岸附近基本无污染源,陆上流域面积较小,且无较大的地表径流流入,海岸带水流通畅、交换率高、循环快、水质稳定、水质条件好。海水中污染物CuZnPbCdHg、油类、COD等含量很低,海水水质良好,泥沙含量维持在1435mg/L的较低水平,营养盐属中上等营养水平。符合国家渔业水质二类标准。其陆地部分为淤涨沉积型地质,地势平坦,土质均匀、细腻,为粉沙壤。基地内以闸门调蓄进、排水量。

9.3、基础设施齐全,建设标准较高。

公司养殖场及育苗车间由水产研究所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生态养殖育苗技术,协调育苗、养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的规划设计,公司按高标准进行建设。在建设之初就完成了全场水、电、网络等主要线路的铺设。目前,养殖场区内的道路交通顺畅,水、电、暖和网络设施设备完善,育苗养殖生产车间、池塘标准规范,质量检测设施设备充裕,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公司注重场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养殖、育苗生产和生活环境卫生整洁。

9.4、良种选育科学,产品品质优良。

科学的良种选育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我们对海参、贝类、虾蟹类、鱼类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探索,基本实现规模化人工苗种和养殖生产,这对于开发和保护附近海域的海珍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水温、光照的控制,定时投放饵料、清池、换水,满足其生态要求,促使亲体的性腺成熟并产卵,确保所产苗种生长快、质量高。

9.5、管理制度健全,生产流程完备。

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农业部水产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建设和开展各项工作。公司制定了整套的生产操作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培训,所有人员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养殖场的各项工作进行顺利。

近几年来,通过用户整体反馈的意见显示,公司各类苗种生长状况良好,抗病力强,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